焦點
-
Norton 360、Avira自動幫你裝挖礦,關不掉還很難刪
一般而言,防毒軟體的存在,配合防火牆等等,是電腦防禦系統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如果防毒軟體也走後門暗自加裝了一些我們不需要的程式,這樣還能叫做防毒軟體嗎? 近日,有美國玩家發現Norton 360未經同意便在安裝時,附帶了加密挖礦程式,而且還很難刪除(檔名NCrypt.exe),即使擁有管理員權限也無法刪除,甚至有部分玩家指出,Norton 360的挖礦軟體還會將自己變成Windows登錄檔的一份子,想刪除它,難上加難。 @Norton @TheHackersNews @WIRED @CondeNast @hacks4pancakes @SwiftOnSecurityNorton is installing a Cryptocurrency miner called Norton Crypto (NCrypt.exe) on end user systems with out so much as a dialogue during the install of its security product.— Maxius (@mAxius) December 31, 2021 而根據外媒報導,Norton 360早在2017年7月時就開始在防毒程式中附加挖礦軟體,只不過當時只對某部分玩家啟用,如今NortonLifeLock卻把它當成Norton 360的一部分來安裝到玩家們的電腦裡,甚至玩家們如想從Norton 360中將虛擬貨幣移轉到自己身上,NortonLifeLock還會收取15%的收益;但NortonLifeLock卻聲稱,加密挖礦軟體是經過玩家同意才開啟的,即使不用了也能關閉。 不只Norton 360,俗稱小紅傘的Avira也有挖礦功能,一樣很主動、一樣不需要玩家同意,這除了讓玩家們有一種被上了後門程式的疑慮,且如果有心人士想利用這個漏洞的話,玩家們的電腦有可能就會變成挖礦的工具人,甚至嚴格來說,這次偷裝你挖礦,下次偷裝你什麼也沒人會知道,且挖礦電費比日常用電的費用還高上許多,不得不防,但既然都是防毒軟體了,玩家們卻還要對防毒軟體再下一層防護,說起來也真夠諷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黃氏刀法用不盡、真3080版本終現身,ROG STRIX RTX3080 O12G GAMING外觀鑑賞
CES 2022甫落幕不久,不曉得各位看上了哪些新產品呢?NVIDIA這次在會中也發佈了RTX 30系列兩位新成員:地表最強RTX 3090 Ti與現階段最親民的光追卡RTX 3050,但實際上在展會期間,總覺得NVIDIA有話還沒說話,果然,過了一周,來自美國加州、遊戲顯示卡龍頭、渾號老黃的最新鉅作:NVIDIA GeForve RTX 3080 12GB 噹噹噹登場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本次新發佈的NVIDIA二公子RTX 3080並非是披上Ti版戰袍,而是無印版、並升級成12GB的GDDR6X(增加2GB),也一樣是LHR砍算力版本,NVIDIA老搭檔ROG也馬上推出了ROG STRIX RTX3080 O12G GAMING,當然,ROG也是小編的愛,因此馬上入手馬上開箱,前言不多說了,馬上來看。 在前些陣子砍算力版本的RTX 30系列開賣後,各家AIB自製卡也跟進推出LHR版本,而這張STRIX RTX3080 O12G在外觀上,基本上與砍算力的ROG STRIX RTX3080 O10G V2 GAMING沒有太大差異,大家可以對照一下下方的實體照,不仔細看的話,搞不好還以為是前一版的10GB版本咧。 看過外盒之後來看12GB版本的實體無碼照,正面是典型ROG貫穿風扇組的鎖鏈設計、以黑色為底搭配消光鐵灰色的組合、加上金屬外殼,整體視覺效果一如往常的兼顧時尚與科技感,但仔細看可以發現,跟STRIX RTX3080 O10G V2一樣,在鐵灰色鎖鏈上有字樣圖騰的設計,頗有Cyberpunk設計的感覺。 金屬強化背板所構建的美背,也是ROG Strix系列顯卡的標配,仔細一看晶片架周圍的線條設計,也頗有正面Cyberpunk風格的延伸感,尾端也有鏤空設計,強化空氣導流,I/O擋板也採用不鏽鋼所製,用以保護連接埠,頂端RGB區的側面,也同樣保留了雙Bios開關,讓玩家能夠快速切換「效能」或「靜音」模式。 正面散熱模組也是RTX 3080 10GB的設計風格,中間風扇具備13片扇葉、左右輔助風扇則是11片扇葉的正逆正配置,而中央扇葉邊緣的全高阻隔環,可以作風向導流,將空氣吹向GPU晶片,左右兩側的則是更薄一點的阻隔環,提供更多側面進風量,散熱分工相當完善。 厚實的身板已是ROG Strix的既定樣貌,2.9-slot的厚度,開拓了散熱空間,配合加厚的散熱鰭片,快速排出來自導熱管的廢熱,加上ROG Maxcontact獨門技術,將貼合面作拋光處理,使其與GPU貼得更加緊實,加快導熱速度,即便是虛擬戰場的八小時抗戰,擁有穩定、可靠的運作效率,完完全全就不是個問題。 新的RTX 3080 12GB在規格上除了記憶體變多之外,CUDA數量也從8704個提升為8960個,漲幅約3%,相應的功耗也略為增加了30W,來到350W,雖說老黃並非第一次推出雙容量的產品,但在追加容量的同時,還強化核心的操作倒是第一次。 為了一探RTX 3080 12GB最核心的改變,小編使出「編輯特權」,動手拆解這張ROG STRIX RTX3080 O12G GAMING,並和過去開箱的RTX 3080 10GB版本進行比較,看看在用料上有什麼改變。 從拆解的結果可以發現,當初RTX 3080 10GB空焊的區塊到了12GB版本上已經被補上,晶片代號則從GA102-200換成了GA102-220,其餘的部分則沒有太大的變動,變相的證實了RTX 3080會有大容量版本的謠傳(不過當時以為會達到20GB就是了...)。 就許多層面上來說,新的RTX 3080 12GB其實才算得上是「完整版」的RTX 3080,不光只是老黃把顯示卡少掉的記憶體給補齊,就連最核心的CUDA數量都獲得了少許追加,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過去,眾玩家們可能早就群起憤慨了,只是在現今缺卡的局面下,能入手就已經是萬幸(買的到就偷笑了,如果還可以不要溢價太多就算有積德...),規格提不提升恐怕早已不是大家最在意的重點,或許也就是這個原因老黃才敢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小改版的型號吧! 至於多出來的記憶體和額外3%的CUDA數量對於使用上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影像呢?就容小編稍微先賣個關子,很快地,就會為大家獻上相關的實際測試部分,還請稍安勿躁,敬請密切關注最新文章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一天又平安的渡過、感謝微軟和開發生的努力!Intel表示第12代處理器的DRM衝突已經全面修正
Intel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系列因為大核+小核的雙架構設計,使得部分遊戲的DRM保護機制會認定有同時兩台主機在運作,進而出現黑畫面或無法啟動的狀況,逼得Intel趕緊提供BIOS更新檔,透過按下鍵盤ScrollLock按鍵封鎖小核心的方式來暫時解決此問題,如今Intel正式宣布DRM相關的問題已經獲得根治。 Intel公告中感謝微軟和各大遊戲發行商的不懈努力,玩家現在只要把Windows 10/11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之後,過去會發生DRM衝突的問題都已經能夠透過系統更新或遊戲更新的形式獲得解決。 此外為了保險起見,假設遊戲在經過系統和遊戲更新之後,依然存在相關DRM Bug,Intel也提供相關的,讓官方能夠持續性的追蹤並繼續推送更新檔,玩家們倘若遇到心愛的遊戲無法正常運作,不妨趕快更新一下系統,說不定一切就都能好轉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專為商務應用而生,MSI PRO DP21 11M、PRO DP130 11th開箱簡測
對於效能至上的中高階遊戲玩家們來說,隨著遊戲推陳出新,設備也勢必得定期更新,而為了容納這些高階裝備並給予足夠的散熱空間,許多玩家都會選擇較大的機殼,但如果僅僅是辦公需求的商務文書機,以現在的PC效能來說幾乎都是綽綽有餘,以至於機殼也不需要像電競遊戲機般如此龐大,反而可以做的比普通ATX機殼還要小巧,如此一來降低桌面佔比後,多出的空間來辦公可提升工作效率。 身為電腦界龍頭之一的大廠MSI,專注於PC市場相當多年,至今產品線陣容相當齊全,其中更是針對商務、生產力(Business & Productivity)需求,推出PRO以及Cubi系列,前者PRO系列屬於較高效能定位,後者Cubi系列則是屬於輕薄小巧定位,而本次小編要來一次為大家開箱其中的PRO DP21 11M、PRO DP130 11th兩位成員,究竟PRO系列有什麼魅力?兩者差異何在?就繼續跟著小編看下去吧! 擁有小巧體積的PRO DP21 11M,實際僅有204x208x54.8mm,已經可以說是MiniPC等級的小巧尺寸,不過內在依照CPU等級可選擇效能相當強悍的Intel 11代的i7、i5或是較親民10代i3、Pentium處理器,用戶們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挑選。 若DP21不夠滿足用戶們,對於圖形效能較有需求的玩家們,則可選擇PRO DP130 11th,與PRO DP21 11M相同的理念設計概念,雖說尺寸放大了些來到97 x 430.2 x 340 mm,但原廠擺設方式就是要直立型式,實際透過隨附的腳坐立起主機便可發現,纖瘦扁平的機身在桌面上的占比其實不大,對比一般ATX主機還是輕巧許多。 內部規格方面一就可選擇強大的Intel 11代i7、i5以及較親民的10代i3、Pentium,而且內部還搭載了一張NVIDIA GeForce GT 1030獨立顯示卡,在繪圖效能上勢必比內顯還要優秀。 實際開機來測試一下效能,首先在PRO DP21 11M的部分,透過CPU-Z驗證可以了解內部處理器搭載的是Intel Pentium Gold G6405,14nm製程屬於Comet Lake家族,2C/4T的配置,內顯配的是Intel UHD Graphics 610,主機板為H510晶片組,記憶體如剛才拆機所看到的是Samsung DDR4-3200 4GB。 而這顆處理器的效能經過CINEBENCH R23時測得到992/2573分、CPU-Z則是獲得450.7/1243分的表現,以2C/4T的表現來說算是不錯了,也足以應付普通辦公文書需求。 記憶體在AIDA64 Cache&Write&Copy Benchmark的成績為18416/17131/16125 MB/s成績,算是相當普通的表現,但對於辦公文書用途已經堪用,畢竟它僅有4GB容量,若擴充到16GB、32GB甚至64GB相信成績會更亮眼也比較不怕被吃光。 再來簡單透過3DMark可測得Fire Strike 557分、Wild Life 1405分、Night Raid 2832分,這成績要打3A確實有些困難,畢竟是Pentium Gold又只有內顯,真要打Game可選擇一些小品遊戲或是英雄聯盟等這類較不吃資源的作品;而在PCMark 10上最終獲得3315總分,整體效能對於普通文書應用來說已經夠用。 PRO DP130 11th的部分,本次小編手上拿到的是較新的Intel 11代Core i5-11400F版本,同樣14nm製程屬於Rocket Lake家族,6C/12T的配置搭配H510晶片組主機板可支援PCIe 4.0,記憶體配單條Samsung顆粒的DDR4-3200 8GB,不過就如剛才拆機所看到,若對於記憶體容量有所需求可再額外擴充一條甚至最高升級至64GB(32GBx2)。 雖說是商務文書機,不過在一些工作上可能會有修大解析圖片或需要多螢幕方面的情況,面對這樣的需求,PRO DP130 11th搭載了一張NVIDIA GeForce GT 1030獨立顯示卡,採用14nm製程的GP108晶片,擁有384組CUDA,基本時脈,配上64 bit 2GB SDDR4記憶體。 這顆高CP值的11400F效能於CINEBENCH R23當中獲得1402/8271分,CPU-Z方面也有585.3/4374.4分,已經相當足夠日常文書辦公用途,甚至單論CPU效能來看也適合拿來打GAME不是問題。 在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上可以發現,整體成績相比PRO DP21 11M還要來的不錯,主要就在於PRO DP130 11th容量來到了8GB,單純文書足夠應付,不過若有多開程式、網頁需求,那還是建議可以擴充至16GB會保險一些。 簡單透過3DMARK來驗證這張GT1030搭配11400F的效能,雖說成績不算特別好,畢竟它就是一張入門獨立顯卡,也不是作為遊戲用途,但可以發現效能還是比Intel內顯要高上不少,更加適合平常有修圖等簡單創作需求的用戶們。 整體綜合效能透過PCMark 10時測4725分,其中在基礎性能、生產力都有9000多高分,在辦公、文書用途相當足夠應付。 經過一番開箱後,可以完全感受到MSI PRO系列從外貌的造型設計,到內在的硬體效能,都完全是為了商務辦公需求而生。 若用戶們的工作如小編一樣都是以打字文書為主軸的話,那麼就可選擇小巧的PRO DP21 11M,Pentium Gold效能不夠用的話還可選到最高11代i7的版本;而對於繪圖效能需求較重會需要修較大解析度圖片或需要多螢幕輸出,就會比較推薦有額外獨立顯示卡的PRO DP130 11th同樣也可選擇到最高11代i7處理器,而不管是哪一台主機,其小巧的空間占比都比普通文書主機還要來的優秀,若需要一台純粹辦公、看劇需求的PC,MSI PRO系列是不錯的選擇。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SAMSUNG Odyssey G70A電競螢幕實測開箱,完全解放次世代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S/X的4K+120Hz顯示效能!
次世代遊戲主機Xbox Series X/S、PS5距今已經開賣滿一年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成功搶到貨呢?不論是已經入手、還是正在搶購的路上,想要完整發揮的主機顯示效能,一台具備高更新率的4K螢幕or電視當然也是必備的,而且在I/O上還必須要配備最新規格的"HDMI 2.1",才能夠支撐起高解析度下的巨大傳輸頻寬需求以及其他專屬的特色功能。 然而目前搭載HDMI 2.1規格的4K螢幕產品多以高階產品之姿進入市場,價格往往動輒就是在2、3萬以上的高檔價位,對想入手的玩家來說的確成本不小,至於那些不到2萬塊的4K螢幕則不是只有標準60Hz,就是僅提供HDMI 2.0,無法完整支援遊戲主機的顯示輸出,難道沒有一款既具備4K高更新率、還能有親民價格的螢幕可以選擇嗎? 看準了「真‧HDMI 2.1」規格在中階市場的空缺,在電子產品業雄霸一方的Samsung便特別為Xbox、PS5打造出了自家首款平面4K電競螢幕Odyssey G70A,要以2萬不到的價格,讓更多人能夠擁抱新世代高畫質視界。 在開箱之前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何謂HDMI 2.1?這項新傳輸標準在近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除了可能將引起市場規格混亂的風暴外,沒弄清楚到底HDMI 2.1的真假,就可能跟當年USB 3.2、3.1改名風波那樣傻傻入坑卻發現與需求想像差距甚大的情況發生。 會出現有真假HDMI 2.1的緣由是來自於負責制定HDMI標準的「HDMI組織」在接受外媒訪問的時候表示,HDMI 2.0已經全數併入HDMI 2.1標準中,並且徹底廢除HDMI 2.0相關認證的程序,也希望未來大家不要再用HDMI 2.0繼續稱呼,至於原有的HDMI 2.1功能,例如:VRR可變更新率、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等都將轉變為「選配」項目,但為了避免消費者「混淆」,廠商需要額外註明HDMI 2.1所能支援的功能項目。 簡單來說,HDMI 2.0將直接"無痛升級"為HDMI 2.1,且原本HDMI 2.1的特色功能都可以視製造商的喜好自由增減,只要在產品規格介紹頁面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加註支援的項目即可。 然而這樣的反直覺改變顯然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公平,畢竟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通常不會特別關注商品的備註事項,有的購物網站所提供的產品規格也不見得會完整引用官網的文宣,實在很難達到有效告知,等於變相容許廠商合情合理的標示不符,進而形成了「完整版」和「閹割版」HDMI 2.1的混亂局面。 既然HDMI 2.1將許多重點功能改為了選配,玩家們在選購上勢必就需要了解一些重要關鍵特點,才能夠減少踩雷的機會,以下小編也為大家整理了幾個「完整版」HDMI 2.1才會具備的專屬功能。 HDMI 2.1最初在制定的時候,是為了應對8K影像、HDR內容、電競娛樂等未來趨勢所設計,由於8K影像每一張的畫面像素數量達到3,300萬以上,而HDR的影像色彩深度則至少要達到10 bit以上,電競方面則需要支援高更新率的畫面需求,根據影像傳輸頻寬公式:「頻寬=解析度x更新率x色深x3(RGB)」,可以知道看出上述的每一項內容會倚賴更大的線路頻寬來傳輸畫面內容。 於是乎,HDMI 2.1的頻寬設計一改過往版本擠牙膏式的每次只增加一點點,決定一口氣把上限從HDMI 2.0時代的18 Gbps拉到48 Gbps,遠遠超過DisplayPort 1.4的32.4 Gbps、Thunderbolt 3/4的40 Gbps,成為現今市場上最大的視訊傳輸介面。(DisplayPort 2.0尚未推出任何產品到市場中) 在巨大的頻寬的加持下,HDMI 2.1能夠以不壓縮畫面內容為前提,支援最高8K@60 FPS或是4K@120 FPS的HDR畫面,對比DisplayPort 1.4必須開啟DSC視覺無損壓縮才能滿足4K解析度下的高更新率需求,HDMI 2.1顯然成了更能兼顧畫質與流暢度的新一代影像趨勢。 以電競需求來說,螢幕支援120Hz以上的高更新率只是基本,在這之上還要確保影像內容足夠平滑且即時,為此HDMI 2.1便加入了VRR和ALLM兩大專為電競所設計的功能。 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率),簡稱VRR,其概念與大家熟知的NVIDIA G-Sync、AMD FreeSync功能相似,能夠讓主機輸出的畫面和螢幕的更新內容同步,達到防止遊戲畫面出現破圖、撕裂的狀況。差別在於G-Sync、FreeSync技術必須綁定A、N兩家的顯示卡,讓主要的受惠對象只有PC或筆電玩家;VRR技術則因為屬於HDMI 2.1認證的一部份,也就較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代表只要廠商願意,手機、平板、機上盒等設備在視訊輸出上想具備VRR技術也不是不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VRR功能在早期HDMI 2.1認證中屬於標配功能,但支援和開放使用卻是兩回事,造成目前有部分設備就算用的是完整版HDMI 2.1,VRR功能則處在「Coming Soon」階段,其中最知名的就是SONY的PS5,官方在上市之前便已經表示會在未來透過系統更新的方式將VRR功能補上,只是截至目前為止此功能都還沒到來就是了(Xbox Series X/S則是一上市就支援)…考量到SONY前陣子已經對自家的電視推送VRR系統更新,推測PS5距離啟用VRR功能應該也是不遠了。 至於Auto Low Latency Mode(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在應用上則比較特殊,所以不是每一款配備HDMI 2.1的產品都會特別強調,目的在達到更即時的操作回饋,開啟後螢幕和電視會關閉遊戲期間不需要使用的功能,盡可能的將顯示器的所有資源運用在處理畫面上,讓畫面的延遲更少、反應更為即時。 最後同樣也是許多廠商不會特別地提及的Quick Frame Transport(QFT,快速畫面傳輸),其目的是用來降低影像傳輸的延遲,讓主機設備不需要額外的增加FPS值的前提下,也能更迅速的將生成的畫面投射到螢幕上,等於玩家不需要為了更即時的畫面更新,而去刻意調降遊戲畫質。 上述的功能都是最初HDMI 2.1在制定時所主打的特色,除了如今變成了選配需要留意外,相關周邊在選購上也要注意相容性的問題。以遊戲應用來說,在PC上,目前就只有NVIDIA的RTX 30系列和AMD的RX 6000系列顯示卡具備HDMI 2.1連接埠,代表舊有的顯示卡是無法支援VRR、ALLM等功能的。 此外,線材當然也是一大關鍵,為了終結過去HDMI線材沒有提供可以明確區分世代差異的問題,HDMI組織也終於對線材提供了相關認證,推出了Premium High Speed HDMI和Ultra High Speed HDMI兩種標準,前者是針對閹割版HDMI 2.1(原HDMI 2.0)而設,後者則是替完整版HDMI 2.1制定。 HDMI組織強制規定通過認證的線材必須使用指定的產品識別,以Ultra High Speed HDMI來說,外包裝要印有「綠色」的認證標籤,且下方會有QR Code供消費者進行掃描,以查詢實際產品與登記資料是否相符。與此同時,線材本身也需要印上Ultra High Speed HDMI的字樣或是綁上與外包裝相同的綠色+QR Ccde標籤,讓多樣化的提醒項目來幫助大家更輕鬆買到合格的線材(怎麼線材比螢幕規格還好辨認…)。 再者就是價格的問題了,玩家如果希望「至少」能夠完整對應PS5的畫面輸出,螢幕至少得支援4K@120Hz,然而這樣的規格若是在電視機上全都屬於高檔貨,價格可以隨便動輒5萬以上,就連電腦顯示器這方面的狀況也未必比較好,現在多數電競螢幕的解析度上多為1440P或1080P,僅極少部分才有達到4K,且一台約2.5萬起跳的價格實在也稱不上親民。 不過本次要來開箱的Odyssey G70A就不同了,如同前文所述,它是目前業界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在把價格壓在2萬以內,還能完整對應PS5、Xbox Series X/S等次世代遊戲主機功能的電競螢幕,配備了完整版的HDMI 2.1以及最高更新率可達的144Hz的4K面板,究竟帳面規格如此吸引人的螢幕是否真的物超所值?就讓趕緊接著看下去,讓小編親自為大家進行完整測試吧! 在型號命名上,Odyssey G70A並不屬於現有Odyssey G7的後繼機種,而是另外開闢一條專屬於「平面螢幕」的型號分支,因此除了Odyssey G70A之外,三星在最初的發表會上還另有展示一台解析度為1440P的入門級G50A,只是論話題還是稀有性自然還是Odyssey G70A略勝一籌囉! 撇開平面、曲面之間的差異,Odyssey G70A在整體的設計上與Odyssey G7十分相似,機身背面繼承做工細膩的黑色的放射狀紋路,搭配招牌的「CoreSync 光效自動調整設計」,玩家可以在OSD選單中自由選擇喜愛的色彩或是讓螢幕自動根據畫面內容調整,讓螢幕在外觀和應用上都展現滿滿科幻元素。 事實上官方有針對之前Odyssey G7的玩家反饋聽進心裡,並對一些細節進行了微調,像是在螢幕的OSD選單鍵旁邊新增了三組可自定義的遊戲設定鍵,且不同於其他廠商的產品只能保存色溫、色彩參數,因此Odyssey G70A可以完全編輯OSD選單內的「所有選項」並加以保存,隨時因應自己的需求快速切換,這點在螢幕產品中算是相當罕見的設計。 同時腳架的部分也進行了些許的微調,原本被抱怨不易固定較粗線材的整線夾換成了可拆卸式的矽膠束帶,如此一來不管連接的線材再多、再粗也都能夠輕鬆地完成。腳架本身具備可以升降、上下左右傾斜,以及支援垂直旋轉等,玩家可依使用需求來做調整。 另外,翻轉到螢幕正面,Odyssey G70A採用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底部下巴兩側如機翼的設計也同樣配置了RGB燈,玩家同樣可以在OSD選單中自由調整色彩,且在設定上是可以和背面CoreSync光效自動調整設計分開設定的,對於不希望正面螢幕有額外干擾,又希望保留氣氛燈效果的玩家大可放心。 在最核心的面板規格上,Odyssey G70A使用一片28吋的IPS 4K螢幕,擁有最高144Hz畫面更新率和1ms GTG真實反應時間,代表能夠透過實際液晶分子旋轉來高速控制畫面,不同於MPRT靠畫面閃爍、調低背光的來騙過眼睛,GTG擁有更為清晰畫面,長久使用下來要相對較不傷眼,而且Odyssey G70A更一口氣支援NVIDIA G-Sync Compatible、AMD FreeSync Premium Pro以及HDMI 2.1專屬的VRR可變更新率,相當於現今所有的畫面同步技術Odyssey G70A都能全部對應! 此外,產品也有通過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在連接PS5的時候,系統就會自動開啟HDR校正的選項,Xbox Series X/S在預設上雖會自動開啟HDR功能,但不會跳出校正選項,需要玩家自行到設定選單或是遊戲中進行手動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兩款遊戲主機雖然都能輸出120 FPS遊戲畫面,但PS5本身所能支援的解析度在1080P之後便是直接跳到4K,並不存在介於中間的1440P,這代表現在市場上日趨主流的1440P電競螢幕在對應遊戲主機的時候,不僅無法發揮螢幕的完整潛力,還被強迫只能使用更低的解析度,等於白白浪費錢在不必要的規格上,而這也是Odyssey G70A的4K@144Hz面板最關鍵價值所在,它恰如其分的完整涵蓋PS5、Xbox的高畫質畫面輸出規格,讓玩家在遊玩像是《戰爭機器5》、《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等支援4K@120Hz畫面輸出的遊戲時,能夠一次性享受細膩畫質和流暢畫面的雙重魅力。 G70A對於家用遊樂器的支援性其實在小編實際體驗後有相當直覺式的感受,尤其是搭配PS5遊玩時的視覺反饋更是強烈,4K@120Hz帶來的畫面表現除了細緻度提升外、流暢度更是超優,說真的如果還在使用舊版的1080P或是2K解析度的玩家的確是該更換一下,更不用說如果也同樣是4K螢幕的使用者,別再勉強忍受4K@60Hz的不完美畫質了,真的透過G70A來體驗一下越來越多的PS5遊戲就能發現整個遊玩的體驗感會大幅提升,另外就算是Xbox的玩家也可以在面對已經推出多款有支援120FPS的遊戲上能夠更享受到流暢畫面的真實饗宴。 下面就來瞧瞧相關的設定吧! 另外,倘若玩家是連接PC主機的話,不論是使用HDMI 2.1還是DisplayPort 1.4進行連接,螢幕的更新率最高都可以來到144Hz。 既然都說到了色準,小編出動SpyderX Elite進行測量,Odyssey G70A顏色表現能夠覆蓋99%的sRGB和87%的DCI-P3,平均色彩偏離為Delta E 1.31,最大偏離度為Delta E 2.94,以電競螢幕來說整體的色彩準確度表現有著一定的水準,沒有因為控制售價而過分放水。 接著,我們來看看在HDMI 2.1各項新增功能中,最受電競玩家關注的VRR可變更新率功能吧!一般來說,遊戲畫面「斷成兩截」的情況主要有兩種情形:瞬間畫面負載過高促成FPS陡降、FPS值遠大於遊戲更新率,其餘的時間想要直接看到誇張地撕裂或不同步,多少還是有些難度的。 這是否代表VRR在一般狀態下就無用武之地呢?為了測試VRR的效果,小編使用Xbox Series X遊玩剛上市不久的賽車遊戲《極限競速 地平線5》,並利用相機錄影在同個賽道中進行反覆測試,不得不說在動態畫面下,單靠肉眼確實不容易感知到VRR開關的前後差異,但若是將錄下來的畫面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差別馬上就能立刻察覺。 在VRR開啟的狀態下,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車子的車牌不管在任何時刻都能保持在清晰的狀態;而關閉VRR的畫面在車牌和車身的就能明顯的看出比較模糊,給人一種畫面有點跟不上「拖影感」。 ▲小編也製作了比較影片供大家觀看實際動態效果下的差異 由此能夠看出,VRR其實無時無刻都在作用,藉由主機輸出和螢幕顯示同步的方式,除了可以防止畫面出現肉眼可見的撕裂外,也能在「無意中」提升畫面整體的清晰度、降低畫面模糊,理論上可以稍微舒緩一些3D暈或是長時間遊玩的視覺疲勞感(還是建議大家要適度讓眼睛休息啦XD)。 三星貴為世界消費電子產品的龍頭廠商之一,其新推出的Odyssey G70A可以說是象徵4K高更新率螢幕走向親民化的一大象徵,透過完整版的HDMI 2.1連接埠,不光能夠同時滿足高解析度+高更新率頻寬的需求,還能夠開啟專為電競而設計的VRR可變更新率功能,讓不論是PC以外的遊戲主機玩家,也都能夠獲得更為平穩、清晰的遊戲畫面,享受更為精彩的流暢高畫質「視」界。 接下來新的年關將至,又是到了準備可以卯起來連續打電的日子,玩家如果在去年有幸搶到主機卡,當然要來入手一台Odyssey G70A來體驗與上一世代遊戲主機4K/60Hz更有感升級的4K/120Hz帶來的細膩絲滑震撼效果,如果是PC game的玩家,4K/144Hz更是高畫質電競螢幕的首選!反正桌上遲早都要有一台有HDMI 2.1的4K螢幕,何不就趁現在出手,早買早享受囉!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筆電平台依舊兇猛, 外媒曝光Intel Core i9-12900HK效能,比Threadripper 1950X還快?
Intel 12代Alder Lake處理器真的是來勢洶洶,不僅終於擺脫萬年14nm來到Intel 7製程,更是採用全新的大小核架構,讓處理器整體效能已經可以與對手一戰,單論處理器來說在價位上更是擁有香味四溢的CP值,雖說搭配600系列主機板+DDR5讓整體香味有些飄散,但願意犧牲一些些效能選擇DDR4,那就真的是物超所值(記憶體與主機板都相對便宜不少),更不用說前些日子發布其餘非K版處理器以及H470、B660、H410主機板,整體陣容已經相當齊全。 而這些都是桌上型版本,我們都知道Alder Lake不僅僅會登上桌上型平台,筆電平台也即將全面更新,各家廠商於前陣子也發布了一系列搭載Alder Lake處理器的新筆電。 雖說目前正式產品預計還要在這個月底或到2月初才能看到實體,不過已經有外媒拿到了樣本工程機並進行了實測,讓玩家們先一窺Alder Lake在筆電上的實力如何。 從圖片上可以看到該工程機搭載的是旗艦的Intel Core i9處理器,採用6+8C/20T配置,最高可達5GHz時脈,PL1 TDP 45W,並且搭配的是三星顆粒的DDR5-4800記憶體。 而到了Cinebench上更可發現這顆是最旗艦的i9-12900HK,經過實測後該處理器在R15得到2697分、R20則是獲得6741分,已經略勝了對手桌上型平台的Threadripper 1950X(6670分),雖說1950X已經是大約4~5年前的產品,不過要知道一個是筆電一個是工作站等級,才4~5年就能並駕齊驅甚至略勝還是多少會讓人驚豔。 不過Alder Lake猛歸猛,那個功耗與溫度也相當的可觀,這點在筆電平台似乎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在壓力測試上,時脈可達到4.988 GHz,但功耗就一舉來到113W,溫度更是達到驚人的99°C。 但畢竟這是工程機,各家廠商勢必會在散熱上更加著墨,究竟實際效能、溫度表現如何還是要等到實際產品問世才最為準確,屆時站上也會第一時間入手相關產品來為大家開箱見真章。 資料來源: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春季佈道大會舉辦在即,蘋果平價5G手機2022年款iPhone SE將在會中登場?
掐指算來,今年蘋果春季佈道大會的舉辦日也相去不遠了,依照過往經驗來看,大概還是落在3月底4月初那個時候,隨著時間越離越近,相關的資訊也一一被揭露出來。 目前根據彭博社最新報導指出,蘋果正在準備今年的春季佈道大會,採線上舉行,時間也與過往差不多,而本次發表會的重點產品就是iPhone系列中最為親民評價的iPhone SE,對照上一代iPhone SE 2020機種的發佈日期、以及歷年發表會與產品上市的時間落差來,iPhone SE 2022將有可能在4月中旬開放購買。 不過升級方面,第三代iPhone SE 2022主要聚焦在支援5G和最新處理器上,只是外觀仍舊採用舊款iPhone 8的設計,沒有新的外觀有一點那麼讓人失望,顯示器也依舊採用與2020年款的4.7吋 IPS LCD面板,依照目前資訊來看的話,iPhone SE 2022將會是iPhone系列中,支援5G功能的最親民機種。 此外,iPhone的經典設計Touch ID在iPhone 8上仍有留存,假設繼續維持舊款iPhone 8設計的話,iPhone SE 2022也一樣會擁有Touch ID按鈕,不過尺寸方面因為機體較小,在電池容量的升級上依舊有限,如果搭配5G網路使用的話,續航力恐怕不太美觀,或許等到2024年時,如果那時iPhone SE系列還在的話,才會是真正能在5G時代大方光彩的產品。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入門卡用不到?AMD Radeon RX 6500 XT僅有PCIe 4.0 x4通道
N家與A家的顯示卡之戰終於打到了中階入門級市場來,前者在CES發布了RTX 3050,後者也正式發布了Radeon RX 6500 XT,定價199美金,預計1/19開賣。 RX 6500 XT 搭載的Navi24核心同樣是基於7nm製程RDNA 2架構,擁有16個計算單元(Compute Units)、16個光線追蹤加速器、1024個串流處理器、基礎時脈為2,610 MHz、Boost來到2,815 MHz,並且配置了4 GB GDDR6記憶體,TDP僅107W,僅需一組6-Pin PCIe供電即可。 雖說部分細節沒有透漏,不過已經有不少玩家在一些合作廠商發現RX 6500 XT在通道介面上也閹割了,就如ASRock官網上就清楚標示RX 6500 XT僅支援PCIe 4.0 x4通道,不僅是x8頻寬的一半,更是x16的四分之一,就連前代RX 5500 XT都還有PCIe 4.0 x8。 不過說真的,就如小編上述所說,RX 6500 XT算是一張針對1080p市場定位的入門級遊戲顯示卡,或許是真的用不太到如此高頻寬,x4便已夠用,另外也有外媒猜測可能該卡也捨去了H.264/4K和H.265編碼以及AV1解碼等功能。 究竟RX 6500 XT實力如何,相信正式登場後便能知道,站上屆時也會第一時間入手來為各位實測開箱,就請各位有興趣的玩家們多多關注官網、粉絲團消息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PlayStation VR2規格確定,4K HDR OLED、90/120Hz、110度視野螢幕,並具備眼動追蹤功能
VR頭戴裝置不管是在教育應用、遊戲等用途,都帶來很大的改變,雖說目前熱潮已不像當年剛問世時那樣火熱,不過還是有不少大廠持續研發全新VR頭戴裝置。 其中之一就是玩家們相當熟悉的Sony PlayStation,尤其自PS5問世以來,在主機性能提升之下,就有不少玩家也開始期待PS VR2的硬體能否也有大幅的進化。 而在前日,Sony終於釋出了更多PS VR2的相關消息,不僅正式名稱確認為PlayStation VR2之外,也公開了相關規格: ●擬真視覺:PS VR2提供4K HDR、110度視野,以及注視點渲染技術,呈現高擬真視覺體驗,玩家可以透過OLED螢幕,獲得單眼2000×2040的顯示解析度和 90/120Hz 的平順畫面播放速率。 ●頭戴式控制器追蹤:PS VR2具備內向外追蹤功能,透過嵌入VR頭戴裝置的整合式攝影機,追蹤您和您的控制器,在遊戲中反映您的動作和您面對的方向,無需外接攝影機。 ●全新感官功能:PS VR2 Sense技術結合眼動追蹤、頭戴裝置回饋、3D 音訊及創新PS VR2 Sense控制器,營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沉浸感,頭戴裝置回饋是一種全新的感官功能,可以增強玩家在遊戲中的動作感受,透過單顆內建馬達的震動功能,加入智慧觸覺元素,讓玩家更投入於遊戲體驗,例如,玩家可以在緊張時刻感受到角色的血脈賁張、物體從角色頭邊呼嘯而過,或者角色加速前進時的車輛衝力,此外,此一全新沉浸體驗更加入了PS5的Tempest 3D AudioTech,讓玩家周遭環境的聲音變得栩栩如生。 ●眼動追蹤:PS VR2眼動追蹤功能,可偵測眼睛的動作,單純看向特定方向便能為遊戲角色帶來額外的輸入資訊,這使玩家能夠以逼真的全新方式進行更直觀的互動,進而提高情緒反應和強化表達細膩度,提供更高水準的遊戲實境。 雖說還無法看到外觀造型設計,不過光是從內部硬體規格來看已經可以感受到這次PS VR2的全面進化,不僅解析度、更新率大幅提升來提高沉浸感,更搭配了許多感測器來更完整的追蹤玩家動態,甚至連眼球都包含在內。 而在控制器方面也確認正式名稱定為PlayStation VR2 Sense控制器,其外型與規格也在就已經釋出;在看到PS VR2整體規格後,相信讓不少玩家非常期待它的問世,小編也等不及想試試眼動追蹤+手指觸摸偵測帶來的遊戲體驗,可惜上市日期還遲遲未公布,但或許已經不遠,甚至有望於今年問世也說不定呢! 此外,隨著《Horizon》(地平線)系列新作《地平線:西域禁地》(Horizon Forbidden West)即將上市,官方更是發表了專為PS VR2開發遊戲《Horizon Call of the Mountain》,讓玩家透過PS VR2沉浸於《Horizon》的世界之中,光看公布的一部份宣傳實機畫面,真的就讓人相當期待阿!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oqyWosxc ▲《Horizon Call of the Mountain》宣傳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日本電競品牌推手部按摩器,運動前熱身、運動完收操,當然打電動也要!
只要運動就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即便打電動時只會動到手指,也是有可能造成手指疲勞,小編舉個例子來說說,多年前PC上有一款Online Game叫Prius守護之星,玩的時候有個Motion Cancel小技巧,可以透過快速連續輸入鍵盤指令來執行動作取消、並快速輸出傷害,打副本的時候相當好用,但小編當時幾乎整天在線、還每天上線,左手因為這個Motion Cancel小技巧而導致有發炎的狀況。 近日,日本電競品牌Bauhutte推出了一款MSG-01H-BK手部按摩器,針對長期、連續打Game而導致手部疲累的玩家,長得有點像鱷魚咬手玩具,使用方式也跟玩鱷魚咬手玩具差不多,將手伸進去就行了。 MSG-01H-BK手部按摩器的內部構造,應對每根手指,各自獨立分配了15層氣墊,包含手掌區塊也有按摩板配置,透過氣囊來按摩整個手掌,也能選擇不同的模式來著重需要被按摩的地方,看要整隻手都按、還是只按手指都沒問題。 另外,MSG-01H-BK手部按摩器也有熱感模式,有點類似暖暖包的效果,運動前需要熱身,因此將MSG-01H-BK手部按摩器當成事前手指按摩伸展也沒問題,哎呀,如果當初小編玩Prius守護之星的時候有這款,搞不好就又剁手敗家了,不過目前只有在日本境內販售,售價約為16,000日圓,換算台幣約莫3,820元左右。(目前日幣匯率來到低點,約0.24)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